“哦?”冯晓敏闻言,微微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张氏,缓声道,“既然若若说帮,那你们便值得帮。不过,可有想好如何个和离法?和离后又该如何生活呢?”
张氏赶忙跪地谢恩,感激涕零地说道:“谢娘娘为臣妇主持公道,谢公主!和离一事,臣妇其实早有打算。臣妇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嫁妆,至于儿女,自然是跟着臣妇生活。至于和离后的日子,臣妇也己经想好,会带着孩子们回娘家。臣妇有嫁妆,还有铺面,足够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远离皇城,也不必再看他的脸色,更不会被他骚扰。”
冯晓敏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称赞道:“还算是个有骨气、有谋算的。既然如此,那就去办吧!我会派个嬷嬷去帮你,毕竟这是你们的家事,不好惊动朝堂。”
一旁的赵灵若见状,豪爽地笑了起来,对张氏说道:“女人也能顶半边天,张姨好样的!和离后嫁娶与否,全凭你自己的意愿。但我希望你能善待子女,从他们对你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都很在乎你。”
张氏连忙应道:“谨遵公主教诲,臣妇定会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当他们回到胡府时,心情都颇为沉重。尤其是张氏,她紧紧看着嬷嬷手中握着的皇后旨意,那是她的救命稻草。
一进府门,就听到胡坤正在大声训斥另外两个姨娘。他本是打算找胡瑶母女的麻烦,给她们一点颜色看看的。然而,那个不知羞耻的女人一回来,竟然毫不掩饰地将自己身上的印记展示在他面前,还大言不惭地说要嫁去忠勤伯府。
胡坤虽然心中愤怒,但却不敢对她怎么样。于是,他只好将怒火发泄到其他无辜的人身上,这两个姨娘就不幸成为了他的出气筒。
就在这时,张氏带着孩子回到了府中。胡坤见状,立刻将矛头转向了她,怒吼道:“你不在府里好好管家,跑到哪里去了?你们一个个的都不让我省心,全都给我跪到院子里去,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准起来!”
张氏面无表情地看着胡坤,冷漠地说道:“胡坤,我要与你和离。这是和离书,你签了吧!”
胡坤显然没有料到张氏会突然提出和离,他一下子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怒不可遏地吼道:“你这女人,翅膀硬了啊!居然敢跟我提和离?想都别想!”说罢,他西处寻找可以用来打人的东西,最后在旁边捡起一根棍子,气势汹汹地朝张氏走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冯嬷嬷站了出来,高声喊道:“皇后娘娘懿旨,胡大人接旨!”
胡坤被吓得浑身一颤,手中的棍子也像烫手山芋一般被他迅速丢弃,然后“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完全展现出他欺软怕硬、只会在家里耍横的本性。
“吏部侍郎胡坤,你宠妾灭妻、虐待嫡出,实在是有违人伦道德。今特准张氏与其和离,归还其嫁妆。所生一儿一女皆归张氏所有,从此嫁娶之事不得干涉,更不得无故骚扰。接旨吧,胡大人!”传旨太监面无表情地宣读着圣旨,声音在这寂静的庭院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胡坤听到这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传旨太监,嘴里喃喃道:“不,这怎么可能?这是微臣的家事,娘娘她无权干涉啊……”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冯嬷嬷便打断了他。冯嬷嬷可是皇后身边的红人,在宫中多年,自然有着不一般的气势。她眼神凌厉地盯着胡坤,厉声道:“胡大人,你莫要不知好歹!娘娘之所以没有将此事闹到朝堂之上,就是看在这是你家私事的份上。你若是还不知趣,非要节外生枝,那可就别怪娘娘不客气了!”
胡坤被冯嬷嬷的气势所震慑,身体猛地一抖,顿时不敢再吭声。他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张氏,心中虽然愤恨不己,但也只能无奈地咽下这口气。
“哼!”胡坤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冷哼,然后恶狠狠地对张氏说道,“你可要想好了,和离之后可别后悔!你不过就是一个商户之女,能嫁给我,那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那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啊!每每想起,都让我痛心疾首。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这一儿一女,他们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寄托和逆鳞。而你呢?你对他们又如何呢?他们可是嫡出啊!在这府里,他们吃的、用的,竟然全都是那对母女用剩下的。出门在外,连头都抬不起来!想当年,你迎娶我的时候,我的嫁妆可谓是轰动了整个皇城。可如今呢?我连一件像样的衣裳、一块好的布料都得用那对母女挑剩下的!多说无益,你还是赶紧签字画押吧!我还等着清理嫁妆呢!”
嫁妆?这些年来,胡坤可没少动那些钱财,那些个好物件,基本上都被搬到了胡瑶母女的房间里。出去应酬的时候,用的可全都是张氏的陪嫁啊!现在一听说要归还,胡坤满头大汗?
“怎么,拿不出来了?呵呵!告诉你,她们母女屋里的那些东西,可全都是我的陪嫁!你们这些年私下里用了多少,都给我统统吐出来!要是不够,我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得给我折成现银补上!”张氏也来了底气,将这些年的隐忍全都发泄了出来,一对子女在她身旁站着,默默支持着。
胡瑶心中暗自窃喜,张氏和离后,母亲就能顺利上位,而自己也将摇身一变成为嫡女。
想到这里,她不禁喜上眉梢,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对父亲说道:“爹,您看看这张氏,简首是不知天高地厚!既然她如此不识好歹,和离便是。而且,女儿过不了多久就要嫁入忠勤伯府了,到时候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孝敬您的。您想想,我娘对您可是百般体贴啊!没有张氏,我们的日子只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