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第77章 重建家园兴农桑,江南之心尽归赵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6182
更新时间:
2025-05-28

洪水渐渐退去,露出了满目疮痍的江南大地。

被淹没的村庄,倒塌的房屋,绝收的农田,流离失所的灾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腐败、令人窒息的气息,也夹杂着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林书然站在曾经的龙口大堤之上,望着眼前这片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心情无比沉重。

虽然他们成功地保住了大堤,避免了更大范围的灾难,但这场特大洪灾,依旧给江南百姓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痛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林书然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句来自他那个世界的名言,此刻却无比真切地印证在了眼前。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最终承受苦难的,永远是那些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很重。

抗洪抢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以及……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书然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江南的灾后重建和民生恢复工作之中。

他首先做的,是安抚灾民,稳定人心。

他亲自带领官员和郎中,深入到各个受灾最严重的州县,慰问灾民,发放赈灾粮款和药品,帮助他们搭建临时住所,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

他还下令,各地官府必须设立专门的“灾民登记处”,详细登记每一户受灾家庭的人口、损失情况以及目前的困难,以便后续进行更精准的救助和安置。

对于那些在洪灾中失去亲人的家庭,他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怀和抚恤。

他的这些举动,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无数在灾难中失去希望的百姓的心。他们从这位年轻的钦差大臣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关怀和尊重,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稳定了灾民情绪之后,林书然开始着手解决更根本的问题——恢复农业生产。

洪水虽然退去,但大片的农田被淹没、被冲毁,土壤板结,肥力流失,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耕种。

许多农民因为失去了土地和农具,又错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机,对今年的收成己经不抱任何希望,甚至开始出现外出逃荒的迹象。

林书然知道,农业是江南的命脉,也是百姓的命根子。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不仅会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和社会动荡,他之前在江宁府推行的土地改革试点,也将功亏一篑!

他立刻召集了江南道所有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官员,以及那些他之前培养和提拔的农技小吏,召开了一场“江南农业恢复与发展研讨会”。

在会上,林书然凭借着自己宗师级的“农业技术”和高级的“水利兴修”技能,以及从《齐民要术》中学到的丰富知识,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灾后农业恢复方案。

首先,是“清淤排涝,改良土壤”。他指导各地组织民夫,对被淹没的农田进行大规模的清淤和排水工作,将被洪水带来的泥沙和杂物清理干净。同时,他还推广了利用草木灰、河泥、绿肥等方法,快速改良土壤肥力,使其尽快恢复耕种能力。

其次,是“抢种补种,推广良种”。他知道,现在补种晚稻可能己经来不及,但可以推广一些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杂粮作物,如荞麦、豆类、薯类等,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赵家的财力,从外地紧急调拨了一批优质的、适合江南气候的早熟稻种和杂粮种子,无偿发放给受灾农户。

再次,是“兴修水利,保障灌溉”。他强调,必须吸取这次洪灾的教训,将水利建设放在首位!他亲自规划和设计了江南道境内几条主要河流的堤坝加固和河道疏浚方案,并下令各地官府,必须将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限期完成!他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修建小型水库和塘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也是最具创新性的一点,他提出了……“以工代赈,发展多种经营”!

他知道,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许多灾民也失去了生计。于是,他下令,各地官府在组织灾民进行水利修复、道路修建等公共工程建设时,要给予他们合理的劳动报酬(可以用粮食或银钱支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渡过难关。

同时,他还鼓励和引导灾民,利用江南水网密布的优势,发展养殖业(如养鱼、养鸭、养蚕等)、手工业(如编织、竹器、陶器等)、以及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拓宽收入渠道,改变以往单一依靠种粮为生的局面。

林书然的这些方案,既着眼于眼前的救灾和恢复,又考虑到了江南农业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的根本改善,其系统性和前瞻性,再次让在场的官员们叹为观止!

巡抚刘沐宸和布政使方怀安等人,更是对这位年轻的钦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知道,如果这些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江南的农业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在林书然的强力推动和亲自示范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江南农业大生产自救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无数的灾民,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擦干眼泪,重建家园,积极投身到恢复生产的浪潮之中!

他们清理淤泥,修复田埂,开挖水渠,补种庄稼……

他们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尝试新的耕作方法,发展新的经营门路……

整个江南大地,虽然还带着洪灾的创伤,但却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林书然也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而是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一同劳作,一同探讨问题,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虽然只是小范围的补种作物的丰收)。

他的亲民和务实,赢得了所有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赵青天不仅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啊!”

“跟着赵大人干,我们穷苦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声音,在江南的每一个角落响起。

林书然的“民心归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叮!宿主成功领导江南灾后重建工作,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改善民生,民心所向,声望+5000!】

【叮!宿主“治国方略(中级熟练)”提升至 治国方略(高级)!】

【叮!宿主当前总声望值为21505点!】

又是一次巨大的声望收获!治国方略也提升到了高级!

林书然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复杂性,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在改变江南,更可能……在改变整个大胤王朝的未来!

然而,就在江南的重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之时。

京城那边,却因为他的一份奏章,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来,林书然在指挥抗洪救灾的同时,也一首在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江南水患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江南的这些改革经验,推广到全国。

他将自己的这些思考,以及对江南吏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改革建议,都详细地写入了一份长达数万言的《钦差巡查江南总览及善后治理条陈》之中,火速上奏给了皇帝!

这份奏章,不仅总结了他巡查江南的“功绩”,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大胆、更加系统、也更加……触动核心利益的改革方案!

比如,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彻底的土地清丈和户籍核查!以摸清国家真实的土地和人口底数,为接下来的财税改革和兵役改革奠定基础!

比如,他建议对现行的赋役制度进行重大调整!逐步推行“摊丁入亩”、“一体纳粮”等更公平、更简便的征收方式!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打击豪强地主的隐匿和逃税行为!

比如,他建议大力发展官方和民间的教育事业!改革科举制度!选拔真正有才干、有担当的实干型人才!

甚至,他还隐晦地提出,应该逐步削弱内阁的权力,加强六部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臣专断!

这份奏章,简首就是一份……震古烁今的“改革宣言”!

其内容之大胆,涉及范围之广,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冲击之剧烈,都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可以预见,这份奏章一旦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必将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而林书然,也将再次被推到风暴的最中心!

这一次,他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江南的地方势力,更是……整个帝国的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

一场真正的生死较量,即将在京城朝堂之上,拉开序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