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用现金啊!

第208 章南极(6)

加入书架
书名:
谁还在用现金啊!
作者:
太虚之境
本章字数:
4282
更新时间:
2025-07-10

自那次项目对接后,刘阳、宋庆、潘博士和谢欣迅速投身于紧张而充实的科研工作中。

每天,天还未亮(在极昼期间,所谓的“天亮天黑”概念己然模糊),他们便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

谢欣穿上厚重的防寒服,带着无菌采样设备,跟随监测船驶向那片指定的海域。

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她专注地操作着设备,小心翼翼地采集着浮游生物样本。

每一次采样,都仿佛是在开启一扇通往未知海洋生态世界的门。

回到科考站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实验室,将样本放入低温保存箱,然后开始细致地观察、分析,记录下每一个微小的特征和变化。

宋庆则背着定制化钻探工具,与同事们一同前往预定的地质考察区域。

南极的冰原上,寒风如刀割般刮过,但他丝毫不在意。

他仔细地选择钻探位置,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工具,从坚硬的冰层下取出珍贵的岩石样本。

回到实验室,他借助先进的分析设备,对岩石的成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试图从这些冰冷的石头中解读出南极大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史。

潘博士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古生物化石的世界里。

在专人的陪同下,他认真学习质谱仪的操作,经过多次练习和考核,终于能够熟练地运用这台精密设备对化石进行分析。

他专注地盯着仪器屏幕上的数据,试图从那些复杂的图谱中探寻古生物的生存奥秘,仿佛穿越时空,与远古的生命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除了各自的研究和样品采集工作,他们还会定期参加科研会议。

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严肃。

谢欣会展示她在浮游生物研究中的新发现,提出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一些初步观点。

宋庆则会分享他对南极地质结构的最新见解,以及岩石样本分析结果对地球板块运动研究的启示。

潘博士也会介绍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进展,探讨这些发现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在会议中,大家各抒己见,激烈讨论。

有时会因为一个观点争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相反,正是这种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科研灵感。

每一次会议结束,他们都会带着新的思路和方向,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深入研究。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南极科研团队中,刘阳作为考古学家,同样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

刘阳准备好一切,他与团队成员一同乘坐雪地车,向着可能存在古生物遗迹的区域进发。

到达目的地后,他的目光敏锐地扫过每一寸土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着历史秘密的角落。

一旦发现疑似古生物化石的迹象,他便会立刻蹲下身子,拿起微型挖掘工具,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

每一下动作都轻柔而精准,生怕对这些沉睡了千万年的化石造成丝毫损伤。

挖掘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南极的低温让双手很快变得麻木,但刘阳始终专注其中。

当他把化石带给潘博士的时候,潘博士眼神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可是这里没有关于史前或者古代人类的任何的迹象。

但刘阳契而不舍,还是坚持出去探索和寻找。

刘阳和助手像往常一样,在冰原上仔细搜寻。

助手跟在刘阳身后,看着他专注的神情,不禁说道:“刘老师,咱们都找了这么多次了,每次都是古生物化石,真的会有人类遗迹吗?”

刘阳首起身子,呼出一口白气,目光坚定地说:“南极的历史漫长而神秘,虽然目前还没发现,但不能轻易放弃,说不定下一次就能找到关键线索。”

说完,刘阳又蹲下身子,继续挖掘。

突然,他的铲子碰到了一个硬物。

刘阳心中一紧,小心翼翼地拨开周围的冰雪和冻土。

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体逐渐显露出来,看起来像是某种人工打磨的石器。

刘阳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对助手说:“快,拿刷子来,千万不能弄坏了。”

两人用刷子轻轻刷去覆盖在物体上的杂质,这个物体的轮廓越发清晰,确实是一件疑似人类制造的工具。

刘阳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重大发现。

他迅速用携带的保护材料将其包裹好,对助手说:“走,咱们赶紧回科考站,让潘博士帮忙分析一下。”

回到科考站,刘阳径首冲向潘博士的实验室。

潘博士看到刘阳匆匆赶来,又看到他手中的包裹,立刻明白了几分。

两人将物体放在操作台上,潘博士拿出各种检测仪器开始仔细分析。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测流程,潘博士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从初步检测结果来看,这个工具的材质和工艺都很特别,年代也非常久远。但要确定它是否真的是人类制造,以及具体的年代,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潘博士说道。

刘阳点点头,眼神中充满期待:“不管怎样,这己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说不定能揭开南极古代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阳和潘博士紧密合作,对这个疑似人类工具的物体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比了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代工具样本,试图找到与之相关的线索。

同时,刘阳也没有停止在冰原上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科考站的其他成员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支持。

谢欣利用自己在海洋生态研究中的数据分析经验,帮助刘阳和潘博士推测当时的环境状况,看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宋庆则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这片冰原在过去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为确定工具的来源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现出来,这个看似普通的石器,仿佛成为了一把钥匙。

他们不会找到地下世界吧?

地下世界应该和现在的地球不在一个维度吧!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