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那就回家打造CBD

第123章 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加入书架
书名:
毕业就失业,那就回家打造CBD
作者:
诸龙寨扛把子
本章字数:
4020
更新时间:
2024-12-20

王卫国道:“哼!还真是死鸭子嘴硬。”

“那我来问你个最基本的问题吧。我问你,芯片研发都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陆晨道:“您老问我这种最基础的问题,我怀疑您在侮辱我。”

王卫国:“呵呵。”

知道我在侮辱你就好。

陆晨道:“还是我来考考你们吧。”

“你们要能回答上来我的问题,我自愿退出。”

就你?

还考我们?

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侮辱。

众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好,你就问吧,我们要回答不上来,算我们输,到时任你处置。”

“对,我们拜你为师都没问题。”

陆晨:“一言为定。”

“众所周知,光刻机最大的难题就是光源技术了。”

“请问在极紫外光刻(EUV)中,如何精准控制极紫外光的产生、传输、聚焦等?”

王卫国道:“我是光学专家,我来回答。要想精准控制紫外光,必须掌握先进发达的光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陆晨却摇了摇头:“错。”

众人顿时为王卫国打抱不平,堂堂夏国芯片奠基人,被一个年轻人给否定了,否定的还是他最擅长的光学学科,这年轻人不光狂,还没礼貌。

他们纷纷表示抗议,

“你说王教授错了,那你给我们说说正确答案。”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说话不负一点责任。”

“你有什么资格否定王教授,也就王教授德高望重,不跟你一般见识。”

“我要你马上向王教授道歉。”

王教授也一脸愠怒:“那你来告诉我正确答案,让我们也开开眼界吧。”

陆晨道:“要想精准控制紫外光,光掌握光学系统设计是远不够的,否则咱们也不会只能制造出十几纳米以上的芯片了。”

“这还牵扯到等离子体物理,及光学薄膜的理论和技术。只有充分利用这两项技术,才能生产出更高端的芯片。”

众人都听的一愣一愣的。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薄膜?

那是什么东西?

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啊。

陆晨拿出一套图纸,足有十几张:“这是我设计的极紫外光刻,你们看看。”

这套图纸是陆晨在飞机上的时候画的。

王卫国不屑的接过图纸。

不过随着他看了几眼,表情渐变凝重,最后激动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妙,精妙,绝妙!简直是天才设计!没想到还能这样。”

“有了这两种装置,必能极大提高极紫外光的能量,及精准度。”

“陆先生,这两种装置,就是您说的等离子体,光学薄膜吗?”

陆晨点头:“正解!这是那些芯片公司的机密,是生产3纳米及更高精度芯片的必须装置。”

“我夏国无法生产出高精尖芯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种装置了。”

神!

简直神了!

王卫国激动的快要哭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若咱们闭门造车,恐怕这辈子也想不出这天才点子。”

“陆小友,仅凭这一点,你就当得起国士称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士!”

其他的大佬面面相觑,他们不太擅长光学,并不能完全理解“等离子体,光学薄膜”的意义。

他们对陆晨仍抱有一丝质疑。

陆晨继续提出问题:“请问光刻机的光学镜片材料,应该选哪种材料最好?”

一位老学究道:“我是材料学方面的专家,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光学镜片材料,当然选用高折射光学树脂,这是最基础的问题。”

陆晨道:“请问是哪种高折射光学树脂呢?”

材料学专家道:“目前全球最顶端的光学树脂,就是CEC了。”

陆晨:“错。”

又错了?

众人的不满情绪更强烈了:“我虽不擅长材料学,但也知道CEC是全球最高端的光学镜片材料。”

“你说不是,那你说应该用哪种材料来制作光学镜片?”

“光学镜片才是光刻机的灵魂。如果这最高端的CEC都无法满足光学镜片的精度,那其他的材料更不可能了。”

陆晨道:“CEC材料早过时了,现在国外芯片公司早放弃了CEC,转而使用更高端的COC材料。”

众人莫名其妙:“什么是COC?以前怎么听都没听过。”

陆晨:“你们当然没听过,这是国外芯片龙头的高度机密。”

“COC,是环烯烃共聚物。其分子结构,由环烯烃单体与其他烯烃通过共聚反应形成的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

“其分子链中含有环状烯烃结构,这种特殊结构赋予了其独特的性能。”

“相比CEC,COC具有更高透明度,及更高透光率的优点,它能有效减少光线折射产生的色差和像差,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话毕,陆晨再拿出一张图纸,图纸上是COC材料的化学分子式。

材料学教授立即接过图纸研究起来。

片刻后,材料学教授激动的声音颤抖:“美,太美了,这分子结构是我见过最美丽,最精妙的结构。”

“老魏,老魏,你快过来。”

老魏,化学学科教授。

老魏研究了片刻,当场落泪了:“怪不得,怪不得!”

众人面面相觑:“怪不得什么?”

老魏:“怪不得咱们的光学镜片无论如何达不到国外的精度,感情是用的材料不一样。”

“这分子结构,比CEC的分子结构更稳定,更精妙!”

“发明这个分子结构的人,简直是绝顶天才。“

吴公欣慰的眼神看着陆晨,

这么会儿功夫,就征服了三位老教授,而且他提出的问题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看来三个月内造出芯片,不是空话。

接下来,其他各个学科的专家教授,也纷纷提出他们在光刻机技术上遭遇的困难和限制。

陆晨事无巨细,一一作答。

所有人都被陆晨丰富的知识给震慑住了,对他钦佩不已。

别的专家只擅长某一门或两门学科,可陆晨这么年轻却门门通,门门精。

与之一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早该退休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