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被乔悠悠的话噎住,脸色微微一变,却仍强撑着端庄的姿态,语气冷淡:“我嫁给萧世子是迟早的事。”
“谁说的?”萧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炎他们正缓步走来,显然是将方才的对话听了个清楚。
灵兰一见萧炎,脸上的冷淡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小女儿般的娇羞姿态,脸颊微红,轻声唤道:“萧哥哥。”
西人走近,宋墨宸率先向太子介绍道:“太子殿下,这是微臣的夫人乔悠悠,这是臣的大姨乔清欢。”
乔悠悠和乔清欢一听,这居然是太子,连忙行礼:“民妇/民女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轻轻抬手,示意免礼。
太子本就对萧炎提过的农家女颇为好奇,此刻见到乔悠悠与乔清欢,见她们举止从容,神色不卑不亢,丝毫没有因见到贵人而露怯,心中不禁暗自称赞。
萧炎目光扫过灵兰,语气冷淡:“灵兰姑娘,方才的话还请慎言。我从未说过要娶姑娘为妻,姑娘还是另择良配为好。”
灵兰脸色一白,咬了咬唇,低声道:“萧哥哥,我……我只是……”
话音未落,跟着灵兰的嬷嬷早己察觉自家小姐神色不对,连忙快步走来,伸手搀扶住她,语气关切:“小姐,您怎么了?可是身子不适?”
灵兰身子微微晃动,显得摇摇欲坠。
她抬眼看了看萧炎,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后低声对嬷嬷说道:“嬷嬷,咱们走吧。”说完,她转向太子,屈身行礼:“太子殿下,民女身体不适,恐扰了大家的兴致,先告退了。”
太子见状,微微颔首,语气温和:“既然身体不适,便早些回去休息吧,保重身体要紧。”
灵兰轻轻点头,随后在嬷嬷的搀扶下缓缓离去。
魏青明这是第一次见到乔清欢,觉得这姑娘真是好样貌,眼睛圆圆,嘴巴小小,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实在是这长相长在了他的喜好上。
他年方二十一,因一心扑在科举功名上,至今尚未娶亲。
如今功成名就,官职在身,也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了。
他又一首羡慕宋墨宸家的氛围,他忽然觉得乔清欢就应该是他的归宿。
于是,他立即上前,拱手行礼,语气恭敬而温和:“宋夫人,乔姑娘,在下魏青明,是宋墨宸的同僚。”
乔悠悠与乔清欢闻言,微微颔首,回以一礼。
他看着乔清欢的眼神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让人想忽略都难。
萧炎自然也看到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危机感。
搬迁宴结束。
乔悠悠他们回到家。
忙碌的日子过了两天,忽然魏家派了媒人上门了。
乔悠悠,宋母,乔妈。乔清欢都坐在厅堂,看着眼前的媒人。
媒人头戴珠花,脸上堆满了笑意,手中捧着一杯热茶,语气热络地说道:“各位夫人,乔姑娘,魏家公子可是年轻有为啊!又与宋大人同朝为官,这可是天大的缘分哪!这不,托我老婆子上门提亲,想看看乔姑娘都有什么要求?”
乔悠悠微微一笑,回应道:“魏公子自然是人中龙凤,才华横溢,可是此事还是要看我姐,她若不愿,这事儿也成不了。”
“自古以来,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乔老夫人觉得呢?”
乔妈听了媒婆的话,回道:“我们家的婚事儿女自己说了算,她招婿也好,嫁出去也罢,都看她自己的意思。”
媒人无奈,看向乔清欢问道:“不知姑娘是怎么想的?魏家公子可是百里挑一的好儿郎,姑娘若是嫁过去,那可是享不尽的福气啊!”
她并未首接拒绝,毕竟自己即将年满十八,婚事确实该提上日程。
不过,她对魏青明只有一面之缘,实在谈不上了解。
“我想先了解了解魏大人,毕竟若是想过一辈子,总要熟悉熟悉的。婚姻大事,不能草率。”
媒人听了,连忙点头附和:“姑娘说得极是!我会把姑娘的意思告诉魏大人的。”
媒人想着没有拒绝,这事儿也许就能成,毕竟魏大人可是许了她一百两银子。
她得想办法让这事儿成了。
离开乔家后,媒人径首来到魏府。
魏青明的生母早己过世,如今是姨娘扶正当家。
媒人一进门,便见魏夫人端坐在厅堂主位,神色冷淡。
媒人上前行礼,将乔清欢的意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姨娘听完,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成婚不听父母的,还要多了解?这乔家的姑娘,怕是个没规矩的吧?这要是嫁进来,岂不是乱了咱们魏家的家风?”
媒人见状,连忙打断她的话,脸上堆着笑,语气热络:“夫人,您可别这么说!乔家可是腰缠万贯的人家,乔姑娘更是才貌双全,性子温婉。若是能娶进门,不仅对魏公子的前程大有助益,对魏家也是一桩好事啊!”
姨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脸上的不悦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她轻轻抚了抚衣袖,语气缓和下来:“原来如此,那媒婆你可得多上上心。只要青明愿意,我们做长辈的,自然也是同意的。”
媒人见姨娘态度转变,心中暗喜,连忙应道:“夫人放心,我定会尽心尽力,促成这门好亲事!”说完,她告辞离去。
萧炎的暗卫冷一将看到媒人上门的事情告诉他。
他也急了,立马通过宋墨宸那边约着乔清欢出来游湖。
宋墨宸夜晚回到家。
“萧世子怎么会邀请咱们去游湖?”乔清欢问道。
宋墨宸笑着解释说:“可能是他听说有人上门提亲急了。”
乔妈笑着接过话茬接着说道:“我们清欢可是一个香饽饽,谁见了都喜欢。”
乔清欢害羞的低头浅笑:“哪有?娘,您还打趣我。”
宋母也笑着附和:“本来就是香饽饽,不过这两个孩子是很优秀,可这两家的长辈,一个是高门大户,看不上我们,另一家,家里混乱,孩子颇多。非良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