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第76章 搞价

加入书架
书名:
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作者:
零点二七
本章字数:
4848
更新时间:
2025-06-29

“那好吧……”

就三个字,冷云浣却从中听出了百转千回的味道来。

这男人怎么那么像大型猫科动物。

“不过,请别让我等太久好吗?”

这……

算请求,还是命令啊?

冷云浣抿着嘴没回答,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那个,还有上次在火车上,我忘了告诉关萍了,赵子君不开口,或者说隐瞒重要情报,是因为她女儿在白启辰手里。”

顾左右而言他,果然奏效。

裴溯溟能拧出水来的温柔视线,快速变得清明起来。

“原来如此,谢谢你冷同志,这个情报很重要,我要去跟上级汇报,两边协同审讯,希望能有所突破。”

“你又帮了我一个大忙,我又欠你一顿饭,另外,希望下次见面我可以叫你浣浣。”

说完裴溯溟对着冷云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跑步离开了。

冷云浣心里有种慢回甘的感觉,突然就被裴溯溟最后一句话填的满满的。

出了公安局,冷云浣首接去了哈市目前最火的药房福庆堂。

福庆堂有一味膏药,专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价格不贵又能药到病除。

无论是每天火车站扛大包的,在工厂上班的,还是村子里下地干活的,十里八村的几乎都用过福庆堂的膏药。

而制作这种膏药必须用到一味草药,叫做防风。

大郭家屯三面环山,一条东大河就在村子边上。

这三面山有两面是阳坡,平时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就很适合防风这味药材的生长。

冷云浣让机器人去了两个晚上,筐里装了满满一筐的防风,空间里还有十二筐。

就要下雪了,等村民们学会识别草药,再上山挖掘,就太慢了。

冷云浣先背了一筐防风进店。

福庆堂还是老式的药房格局,左边一排柜台,三面墙的药柜,右边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中医坐诊,正给一个己经显怀的妇人号脉。

除了冷云浣,店里还有十几个客人,也算生意兴隆。

店里的伙计见她进来,赶忙过来招呼,“女同志您是看病,还是拿药啊?”

“请问贵店收药吗?”

“那要看是什么药?又是什么品相了。”

见冷云浣既不是求医,也不是问药,伙计倒也没不耐烦。

福庆堂是老字号,经营多年,平时也被允许收一些村民上山挖的野生药材。

所以冷云浣来卖药并不奇怪。

“防风,三到五年生。”

冷云浣没啥废话,只是放下肩上的背篓打开给伙计看。

伙计一开始还真没当回事,村民能挖多少药,一般都很杂,里面还掺和了些杂草啥的。

可竹筐的盖子一掀开,伙计就瞪圆了双眼,整整一筐,全是防风,而且挖的很有技巧,几乎没有药损。

太久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药了,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不带一点土楼卡。

“汪大夫,你快过来看看。”

伙计激动的声音都变调了。

汪国真是福庆堂的坐堂大夫,也是福庆堂老板的三叔。

在店里话语权仅次于老板本人。

刚好他也给面前怀孕的妇人,诊好了脉,开好了药。

“大呼小叫什么?你也来店里两三年了,什么样的药材没见过?”

汪国真说着,站起来走了过来,这一看就挪不开眼了。

“姑娘,不是,女同志,这药是你自己采的?”

冷云浣点点头,她派机器人去的,标准化操作,西舍五入,就算是她采的吧。

“哎呀!你这采药的手法实在高明,这筐防风我们全要了。”

汪国真挺爽快的,亲自带着冷云浣去一旁称重,去皮,最后按照上等药草,给她算了6块钱。

说实话真的不少了。

冷云浣这边称重核算的时候,也有两个进来卖自己挖的药草的,大半筐挑挑拣拣的,有一个才给了8毛钱。

可是对大郭家屯来说,真的不多。

冷云浣这次先斩后奏,是想用这十三筐防风,换点西药回去,给村里的赤脚医生。

不然真到大雪封山时,出不去,进不来,中药起效又慢,容易出人命。

“一筐才6块钱吗?”

冷云浣多少有点怀疑人生,机器人一听都自闭了,它熬了两个通宵,最后也才78块钱??!

“不少了!”

汪国真对于冷云浣的质疑,并不生气,他比谁都清楚,白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能把药材处理的这么好,有多不容易。

“你要是量大,我还能给你提一提,毕竟现在上冻了,摔倒,扭伤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我们也要赶制膏药。”

冷云浣一听,眼睛都亮了,

“我还有十二筐防风,你能给什么价?”

老大夫其实就那么一说,没想到这小姑娘深藏不露。

“多少?十二筐,你放哪了?”

冷云浣面不改色,

“你要不要?”

汪国真不信,冷云浣这一筐防风眼看就是新挖的,一筐怕是都要三五人挖一整天,更不要说十二筐了。

不过他还是给出了报价,

“要是品相也有这么好,处理的也这么干净,就算你六块五一筐,不能再多了。”

“七块,都给你,我还有三筐桑黄,你要不要?”

汪国真眼睛都立起来了,三筐桑黄?

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了。

“桑黄你别放我们这,我们要不了那么多,你去世一堂,他们家用这味药更多。”

“谢谢您,那七块行吗?”

冷云浣原本也是准备把桑黄卖去世一堂的。

汪国真再三确认,冷云浣手里的确还有十二筐防风,而且其中三分之一是西五年生的,药效更好。

这才拍板答应给七块钱一筐。

双方商定好,冷云浣转身就走,汪国真站在门口,眼看她进了斜对面的巷子,过一会儿背出来一筐,又再回去,来回背了十二次。

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不禁啧啧称奇。

事实上冷云浣一次也没背过,都是机器人,变换样子在出力。

随后汪国真一筐一筐的亲自检查,确实跟冷云浣说的一模一样。

这才开了柜台,给冷云浣拿了91块钱。

“同志,如果以后你还有这个品相的防风,一定送来给我,我给高高地价格。”

冷云浣点点头。

“你们防风的用量很大吗?”

“大,特别大。”

汪国真跟冷云浣介绍了自家膏药的好处,冷云浣都认真听着,末了还送了冷云浣一盒膏药,有五贴。

冷云浣收了。

“汪同志,您看能不能跟我们村签一份供销合同,我们村的山地特别适合种植防风,我们种好的药材,都给你们制作膏药。”

“这样,我们不愁销路,你们也不会出现药材断供的情况。”

汪国真一听,来了精神,

“那感情好,但是防风需要三年生,种植也是三年后的事儿了,这三年我们可能还是会缺药啊!”

“不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