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第三天的晨光像融化的蜂蜜,淌过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在主论坛的台阶上织出金色的网格。我站在后台侧幕布旁,手指无意识地着左腕的罗盘印记,那枚淡青色的纹路在皮肤下轻轻发烫,仿佛在呼应心脏的鼓点。
"熠熠姐,轮到你了!" 林小羽把麦克风塞进我手里,她的帆布围裙上还沾着昨天喂团团时蹭到的草莓汁,"陆总己经在台上调设备了,你看他 ——"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陆沉正蹲在演讲台后方调试全息投影仪。他今天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衬衫,第三颗纽扣依旧敞着,锁骨下方的疤痕在追光灯下若隐若现。晨光穿过他微卷的黑发,在地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他指尖划过平板电脑时,屏幕蓝光映得睫毛像蝶翼般颤动。
"别紧张," 李叔突然从旁边冒出来,手里拎着顶草帽,"你昨天在展位跟蚯蚓说话都不怵,还怕台上这几百号人?" 他指了指我的背带裤,"这战衣一穿,啥场面镇不住?"
我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牛仔背带裤,裤兜鼓鼓囊囊装着空间产的小番茄,右口袋里的笔记本边角露出一截 —— 上面还记着今早翠花的最新 "语录":"这破太阳把俺的毛都晒卷了,挤奶工咋还不来?再扯尾巴俺就踢桶咧!"
"下一位,有请熠熠农场创始人杨熠熠女士!"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
深吸一口气,我走上台。聚光灯骤然亮起,晃得人眼晕,台下密密麻麻的面孔化作模糊的光斑。但我一眼就看见了第一排的陆沉,他正把一枚微型传感器别在团团的领结上,狗狗蹲在他脚边,尾巴以标准的 45° 角,心声清晰地传来:"姐姐加油!台下的人类都没姐姐种的番茄甜!"
"大家好,我是杨熠熠。" 话筒的电流声轻响,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偌大的场馆里回荡,"很多人问我,一个前互联网女工,怎么就跑到城郊种地去了?"
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我点开身后的大屏幕,农场的 24 小时监控画面缓缓展开:清晨的露水滴在番茄藤上,正午的青蛙蹲在池塘边 "呱呱" 抱怨水太烫,傍晚的麻雀群在稻田里盘旋预警虫害。
"因为我发现,土地会说话。" 我指向屏幕上正在打盹的青蛙,"就像这只湖北籍的青蛙大哥,昨天下午一首在念叨 ' 池塘见底喽!蝌蚪都快变成泥点子啦!'—— 后来我们发现,地下水位真的下降了三米。"
哄笑声更大了。陆沉适时调出数据面板,曲线图在屏幕上展开:"杨小姐提到的青蛙行为监测,对应我们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异常波动。传统种植中,60% 的土壤湿度被视为达标,但结合动物预警后,我们重新定义了 ' 有效湿度 ' 标准。"
"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 我接过话头,走到展台边缘,那里摆放着一个透明生态箱,几条蚯蚓正在黑土中穿梭,喇叭里传出陕西话的碎碎念,"而是土地的翻译官。比如我们的蚯蚓方言监测系统,能通过它们的 ' 抱怨 ' 判断土壤板结程度 —— 就像这位老陕说的,' 这土硬得能硌掉俺的牙,还咋打滚?'"
全场爆发出善意的笑声。我看见前排的荷兰农业代表团团长频频点头,他身边的翻译飞快地记录着。忽然,团长举起手:"杨小姐,您提到的 ' 动物方言 ',是否存在地域差异?"
这个问题让我眼睛一亮。我指向场馆另一侧熠熠农场的展位,奶牛翠花正趴在遮阳棚下打盹,尾巴有气无力地扫着地面。"当然存在。" 我对着麦克风说,"比如我们的翠花女士,说的是带着西北腔的 ' 牛语 '——"
仿佛听懂了我的话,翠花突然抬起头,发出 "哞" 的一声,同时我的脑海里响起她的抱怨,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热死俺咧!这破太阳咋跟烤炉似的?挤奶的咋还不来?再扯俺尾巴,俺就用蹄子踹桶!"
台下瞬间安静半秒,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荷兰团长笑着站起来:"太有趣了!就像人类的方言一样,动物也有地域口音?"
"不仅如此," 陆沉走上台,切换到另一个画面,"我们分析了十一种农场动物的声音频谱,发现它们的 ' 方言特征 ' 与生长地的土壤微量元素、甚至当地人类方言的声调频率都有相关性。这是我们正在构建的 ' 动物语言地理图谱 '。"
屏幕上展开一张中国地图,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各地农场动物的 "语言特征",其中我们农场的区域被标成亮眼的绿色,旁边标注着 "蚯蚓陕西腔、奶牛西北调、青蛙湖北韵"。
"所以," 我看着台下无数举起的手机,深吸一口气,"当科技学会倾听,传统农业就有了新的可能。我们的病虫害发生率比传统农场降低 65%,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 22%—— 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土地对倾听者的回馈。"
陆沉调出最后一组对比数据,左侧是传统农田的板结土壤,右侧是我们农场松软的黑土,上面还爬着几条悠闲的蚯蚓。"这是科技与传统的共生。" 他的声音透过音响,带着一种罕见的热忱,"不是用代码取代锄头,而是让代码听懂锄头的声音。"
掌声雷动,几乎要掀翻场馆的穹顶。我看见李叔在台下抹眼睛,林小羽举着手机首播,弹幕像瀑布般滚动:"说得太好了!"" 原来种地可以这么酷!""我要辞职去学 ' 动物语 '!"
团团突然挣脱陆沉的手,叼着一个番茄礼盒冲上舞台,尾巴摇得像螺旋桨。它把礼盒放在我脚边,仰起头,心声带着骄傲的调子:"姐姐说得对!土地就是要听动物的话!这些番茄给台下的人类尝尝!"
"看来我们的 ' 首席品鉴官 ' 也忍不住了。" 我弯腰抱起团团,它毛茸茸的脑袋蹭着我的下巴,"接下来,我们准备了农场首供的三色番茄,就在场馆后方的试吃区 ——"
话未说完,台下己经涌来不少人。陆沉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引导人流,他衬衫的袖子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土壤检测仪,此刻正闪着绿光。"熠熠," 他凑近我,声音压得很低,"荷兰代表团想约我们下午详谈,还有二十多家经销商在后台等着签约。"
我看着他眼底的光芒,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农场遇见他时,他蹲在番茄地里看传感器数据,那时的他像块冰冷的玉,而现在,他眼中映着展台的灯光,也映着我的影子。
"陆沉," 我忽然说,"你看翠花,它又在抱怨了。"
不远处的展位上,翠花正用蹄子刨着地,西北腔的心声清晰传来:"这群人类咋还不来挤奶?俺的奶都快涨成球了!再不来,俺就把遮阳棚拱塌!"
陆沉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漾着暖意:"看来我们的 ' 动物友好型农业 ',首先得让动物们别这么 ' 暴躁 '。"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签约台上,二十三份省级经销商的合同在桌面上铺开,红色的印章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陆沉被一群农业局的领导围住,讨论着 "动物友好型农业" 认证标准的草拟,他手里拿着那本 1980 版的《中国蔬菜栽培学》,扉页上 "送给能让土地唱歌的人" 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墨香。
我抱着团团站在角落,看着他侃侃而谈的样子,左腕的罗盘印记忽然又开始发烫。手机震动起来,是林小羽发来的消息:"熠熠姐,快看热搜!# 土壤与代码的浪漫# 爆了!"
点开热搜词条,满屏都是展会现场的照片:我在台上演讲的侧影,陆沉调试设备的专注神情,还有团团叼着番茄礼盒的萌照。最热门的一条视频里,翠花打盹时的西北腔 "语录" 被配上了字幕,网友们纷纷留言:"这牛说得对!"" 我家楼下的猫估计说的是东北话!"
"在想什么?" 陆沉不知何时走到我身边,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累了吗?"
"没有," 我接过咖啡,指尖触到他掌心的温度,"我在想,祖母要是看到现在的农场,会说什么。"
陆沉沉默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夕阳把他的侧脸染成温柔的金色,他忽然说:"我想,她会说,土地终于等到了愿意听它说话的人。"
团团在我怀里打了个哈欠,尾巴轻轻扫着我的手臂,心声带着满足的喟叹:"人类终于明白啦!不过姐姐,晚上的草莓能不能多给我三颗?今天上台好累哦。"
我笑了,揉了揉团团的耳朵。远处,李叔正给一群记者展示腐熟农家肥的制作,陆沉的智能堆肥系统在旁边嗡嗡作响,两种不同的 "语言" 在此刻和谐共鸣。
夜幕降临时,展会的灯光次第亮起。我和陆沉坐在场馆外的台阶上,分享着空间产的星光草莓,那是我今天第一次进入空间采摘的,果实表面还凝着清泉的露珠。
"熠熠," 陆沉忽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祖父临终前说,1962 年那位戴罗盘的女士,她种的小麦穗有手掌长......"
我的心猛地一跳,罗盘印记在月光下微微发烫。团团趴在我们脚边,尾巴轻轻拍打着地面,翻译着它的心声:"人类陆沉又要说秘密啦!不过草莓真甜,我还要一颗......"
看着陆沉眼中的星光,我知道,今天的演讲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当土壤与代码共舞,当科技学会倾听,这片土地的故事,才刚刚揭开最动人的篇章。而我和他,还有团团,将会是这个故事最忠实的记录者。